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梁祯当然知道破局之法,那就是像历史上一样,率军杀回长安,生擒王允、吕布等几个魁首,将其宣布为“逆臣”,同时给董卓“平反”。事实上,关于杀回长安这一点,他们四个在一月前就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只是,当时牛辅、董越等人还在生,西凉军还有一个共同的效忠对象,然而现在,能够作为董卓的继承者的人都已经死了,而且都是死在自己人手上。因此,杀回长安的主意,也就没有人敢再提了。

往好的方面说,这是大汉朝四百年的积威在发挥作用,震慑住了人们心中的一切不轨之念。

往坏的方面说,这是西凉军在董卓死后,相互火拼产生的恶果,导致剩下的人谁也不相信谁,都担心如果由自己挑头进攻长安,没准下一刻,自己的人头就会被人割下来送去长安以换取王允的赦免了。

正是因为有这一层顾忌在,梁祯才一直装作惶恐不安的样子,而不是将贾诩的毒策借鉴过来,由自己去挑这个头。

“不如,我们解散部曲,各自逃命吧……”李傕终于想出了一个“计策”,“凉州的马腾、韩遂等人都跟我们有旧,应该不会太过为难我们的。”

“对,对对!这个办法好。”早已没了主意的张济和郭汜立刻附和道。

梁祯心想:我才不会解散部队呢。不过他嘴上说的却是:“唉,也好,解散了部曲,说不定王司徒就会放过我们了,毕竟,我们对他已经没有威胁了。”

“对,德源说得对!”张济立刻应道。

“唉,也只能这样了。”郭汜废立地将自己从地上撑起,“我回去了。”

“不可!万万不可啊。”郭汜的声音立刻被一把中气十足的男声给盖了过去。

头戴武士冠,身披犀牛皮甲,腰挎宝剑的贾诩在文吏的引领下闯入军帐。

诩虽然是破虏校尉,可他跟梁祯、李傕、郭汜、张济这四个出身寒门靠着铁与血从底层杀上来的校尉有所不同,他是正儿八经的儒学世家出身。他的祖先,可是大名鼎鼎的西汉长沙王太傅贾谊,而贾谊的老师,是西汉丞相张苍,张苍的老师,则是大名鼎鼎的荀子!

由此可见,在儒学成风的东汉,贾诩的出生,会给他带来多大的名望。

贾诩在年少时,就被名士阎忠评价为“有良、平之奇”。被举为孝廉以后,他有一次遇到叛乱的氐人,贾诩临急生智,说自己是当朝太尉段颎的子孙。段颎就是大名鼎鼎的“凉州三明”之一,在凉州声望正隆,因此氐人果然不敢伤害贾诩,还将其送回。而其他被抓的人,则全部被杀。

从此,贾诩便有了“机变”之名。

凉州尽管久染胡风,可无论是胡还是汉,都是打心底里敬重有才能有学问的人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如果一个民族连知识与才能都不尊重,那这个民族,是注定要被灭亡的。

正是凭借自己的学问与才能,贾诩虽然没有一个私兵,但他在西凉军中的威望,却是一点也不输于四个手握重兵的校尉,甚至还隐隐有超越之势。

因此,贾诩此话刚出,叫的最响的张济不出声了,笃定主意要解散部曲的郭汜止住了脚步,垂头丧气的李傕抬起了头,就连早有预料的梁祯也竖起了两只耳朵。

“贾君可有良策?”梁祯拱手对着贾诩行了个天揖,礼毕方才问道。

贾诩草草地还以平揖,然后急不可耐道:“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诸君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相率而西,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事济,奉国家以正天下;若其不合,走未后也。”

好一个贾诩,三言两语就将应对方法,鼓舞人才之法,事成会如何,事败如何逃,说得一清二楚。

“若非贾君,恐我等早身首异处矣。”梁祯带头惊呼道,“贾君,请受祯一拜。”

“只是长安有吕布那叛徒的军队把手,再加上徐荣、胡轸、杨定等又降了他,段将军态度不明。形势对我等是极为不利啊。”李傕似乎跟梁祯一样,也是早就想好了办法,刚刚之所以一直不说,等的,就是贾诩来挑起这个头而已,“如果我们再不上下一心,覆灭,将顷刻而至。”

“我愿遵从稚然兄之号令。”梁祯立刻朝着李傕一拱手,他这一开口,李傕的地位便是定了,因为剩下的两人,无论他们是自选还是结组,所得到的支持,都不会超过李傕,相反的如果他们敢自选或结组,大家只会死得更快。

“我等亦愿遵稚然兄之号令。”

“好,既然兄弟几个如此信任我,那我也不再推脱。请诸位放心,我一定给弟兄们,闯出一条活路来。”李傕对着三个校尉一一还礼,然后对着贾诩长揖到底,“贾君智谋过人,我恳请贾君为军师,还请贾君勿要推辞。”

“愿遵稚然兄之号令。”贾诩重复了一遍其他人说过的话。

至此,董卓麾下兵力最为雄厚的一支西凉军,正式整合完成。


页面连接:http://www.781716.com/news_0_hmu96/hweukk66_2.html

宝书网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爱书网爱书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