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话说,老朱一生也是够辛苦的,特别是当皇帝后,工作像高三学生冲刺一般拼,而且连续几十年。

正儿八经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

很难想象一个皇帝,不仅要管臣民穿衣(颜色、面料、款式)、吃饭(穷人这不能吃、商人那不能吃、五品以下某某不能吃)。

甚至贵为天子,他还为全国几乎所有行政机关进行详细分工。

比如,行政公务、司法裁决、仓储准备、人口统计,甚至连街道清洁都逐一分配到人。

不担如此,他还详细说明工作该怎么做,做时该注意什么,一一列举唯恐不能穷尽。

如人口流计时要注意那些事项,如何进行核查,隐瞒人口的常用手段等等都列明出来。

还比如街道清洁工,详细到出脚先迈那只脚,扫把怎么拿,怎么扫干净,估记没有商人给扫把配说明书吧?

以旁观者角度看,老朱是一个十分勤劳、十分能干的皇帝,他不仅给各行各业写说明书,还参于津法制定。

后世最为熟知的便是大明律。

而在老朱时期,普法最广的不是《大明律》,而是一本叫《大诰》的律法书籍。

这本书包含约一万多案例,它能够问世,也和老朱心太细有关,他担心老百姓看不懂、不理解大明津,于是用生动案例来表述。

每个故事,其中人物皆有名有姓、有出生地,老百姓茶余饭后当故事看。

为推广《大诰》,老朱更是费尽苦心,毕竟大部分老百姓都不识字,于是他想出一个看似匪夷所思,却极期有效的好办法。

比如李四犯罪,县官已经定罪,下一步应该是坐牢、流放或杀头,但是不急,差役还有一件事情要做。

那就是把李四押回家里,找一样东西,找什么呢?

就是《大诰》,如果找到,那就要恭喜李四,如果被判流放,就不用去了,回去坐牢就行。

如果原本判杀头,那就能捡一条命。

反之,如果家里没有这本书,那也要恭喜李四,如果被判流放,则不用辛苦走路了,直接表演摘脑袋。

其实按理说,家里有这本书,说明是懂法律的,按照常规,知法犯法应罪加一等,不过在当时而言,这也算是老朱能想出的最好办法。

也是聪明的办法,所以那些总认为古人很蠢、很笨、很落后的想法要不得。

不过,张新并不会学老朱,他制定许多‘说明书’是为什么?

为江山永固,为子孙后代永不挨饿。

但是,就在他死后不久,许多事情不仅没有按他设想的发展,反而背道而驰。

比如老朱废除丞相制度,限制大臣权利,然,明朝内阁却比以往任何丞相都更传权。

老朱制定黄册(户口本),规定老百姓不得四处流动,然,明朝中后期流民成风,四处游荡,丝毫不受束缚。

老朱严令太监不得干政府,可是明朝太监个个都是重量级的。

老朱给他的所有子孙都准备有爵位和俸禄,然一百多年后,他的很多后代都家道中落,穷困潦倒。

那些老朱认为可以使用千年万年的‘说明书’,短短百年便已经烟消云散。

这些又说明什么?

答案看起来似乎深不可测,其实很简单——自大!

老朱妄想支配历史,却不知道他只是历史的客人,客人居然想反客为主,可能吗?

在张新认为,真正支配历史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他们是辛勤劳作的农夫,是窗下纺织的妇人,是官道上来往的商贾,是朝堂上进言的官员,是孤灯下苦读的孩子。

这些人大多数注定默默无闻,都无法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们才是历史真正的主人。

张新看重的也是这些人,所以他写‘终极奥义’。

终极奥义不是教人们如何做一件事情,而是引导如何去做正确的事情。

比如张新采购水果,他会考虑到农夫、船东、自己,甚至是竟争对手的利益。

看似很奇怪的行为,为什么要替竟争对手考虑?

这个话题未来的李自成有很多话要说。

当然。

只是引导,并不会在书里告诉别人如何采购水果,这种思想还可以套在其他商人身上,农夫身上,官员身上,甚至是皇帝身上。

还比如,张新在书中引导人们要有向善心和同情心,同时还影射要杀伐要果断,有些人要杀,而且要杀干净。

如果还是不能理解,可以把‘终级奥义’理解成论语,一本长满刺的论语。


页面连接:http://www.781716.com/news_0_hmu62/hwey6heu_2.html

宝书网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啃书网爱去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