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大明成立时,朝廷上有两股势力,一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派,一是刘基为首的浙东派……”李景隆站在窗前,双手叉在胸口,看着无边的月色,开始讲述起来。

淮西派是朱元璋的心腹铁杆,都是从凤阳起兵时,一路跟过来的,是朱元璋的基本盘;而浙东派大多是投奔、投降朱元璋的文官势力。

淮西派一群人掌握着军权,对朝政影响力很强,可以说是一家独大。朱元璋怕他们有异心,就不遗余力地扶持浙东派,跟淮西派唱对台戏。作为皇帝,制衡之道才是关键,维持朝堂上两派势力均衡,让两派彼此水火不容,不让一家独大,这才是为君之道。淮西派和浙东派之间你来我往,在朝堂上相互攻伐,互有胜败。

随着时间推进,不断有新人进入朝堂,这些人大都是通过科举、荐举的读书人,对浙东派有着天然的亲近,因为浙东派大都以文官为主,慢慢地浙东派的势力不断扩张。原有的浙东派和淮西派的对立,演变成了文官集团和武勋集团对立。

“太祖利用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大肆杀戮淮西将领,使得淮西派在朝堂的势力大为削弱。淮西将领大都与李善长、蓝玉有交集,搞得大家人人自危,开始低调做人。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太祖驾崩,淮西派和浙东派两股势力在朝堂上,已经可以并驾齐驱。”李景隆说道这里,脸色有些不好。

李云睿了解这段历史,朱元璋怕淮西集团尾大不掉,大杀功臣,在历史上被人诟病。但对淮西派和浙东派的斗争,他却不甚了了。听了李景隆的介绍后,大致有了一些脉络。

“太祖驾崩,淮西的武勋和文官终于松了一口气,想着能够苦尽甘来,结果建文伪帝上台后,大肆提拔浙东派的文官,让咱们淮西的老人很失望。”李景隆叹了一口。

朱允炆上台后,第一时间将齐泰从命兵部侍郎提升为兵部尚书,将翰林院修撰黄子澄提升为太常卿,召汉中府教授方孝孺为翰林院侍讲。

齐泰这个人,是有些真本事的,朱元璋非常喜欢他,他的名字就是朱元璋所赐,他本名叫齐德。朱元璋临死之前,下旨齐泰为顾命辅臣。

但黄子澄和方孝孺这两个人,就是妥妥的书呆子,自诩读了几本书,就视天下英雄如无物。

建文帝准备削藩时,齐泰认为朱棣手握重兵、精于谋略,且素有大志,力主拿燕王朱棣开刀;但黄子澄却劝建文帝拿周王朱橚作伐,理由则是周王素有不法之举,拿下周王,可以剪除燕王羽翼。

建文帝最终接受了黄子澄的建议,派李景隆去开封抓捕周王朱橚,把周王贬为庶人,发配云南。

“所以,您和周王就结下了梁子?”李云睿听到这里后,插了一句嘴。

“为父也是奉旨行事而已!”李景隆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辩解道。

李云睿听了李景隆这话之后,点了点头,的确如此,于是开口问道,“朱允炆不过提拔了几个文官而已,不至于让淮西派对他失望吧?”

“怎么不至于?”李景隆叹了一口气,悠悠说道,“朱允炆上位的过程,本来就让人起疑;他登基之后,不想着安抚人心,却先提拔文臣,借此收买读书人……”

“等等,老豆,你的意思是说朱允炆得位不正?”李云睿打断了李景隆的话,有些不明白。在他的印象里,朱棣上台后,曾经指责过朱允炆篡改太祖的遗诏,但李云睿认为,那是朱棣为了洗脱自己的嫌疑,栽赃陷害朱允炆。

今天,李景隆却提出了朱允炆得位不正的观点,这让李云睿感到新奇。

“的确如此,这事在当年人人皆知。”李景隆将身子靠在窗棂之上,扭头看着李云睿说道,“太祖驾崩,留下遗诏,除了让朱允炆登基,还留下了一句‘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页面连接:http://www.781716.com/news_0_hmhh6/6km2uwy2_2.html

宝书网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飞速中文网耽美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