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马院副这等活泛人已经开始机灵地预约下一本了:“我非千金科出身,这回帮不上忙,要是院正大人再刊印旁的医书,只管吩咐我!”

林姜含笑:“以后定然要请马院副帮忙的。”

最让林姜高兴的奖励,还是在《千金闺阁录》再版,刊印超过一千本的时候,系统忽然蹦出来的消息。

【恭喜宿主解锁隐藏成就:作为第一主编出版畅销医书】

这次不只是惊喜,而是林姜特意奔着解锁这个隐藏成就去的——在【真心实意的锦旗】成就后,林姜就在猜测,其余的隐藏成就是什么?有什么是现代医生经常做,而古代医生很难做到,足以达成隐藏成就的。

这出版医书和发表论文就在她的锁定范围内。

起初《千金闺阁录》刚出版的时候,系统毫无反应,林姜还有些失望。没想到原来是数量不够,需要一定数目才能达成。

林姜摩拳擦掌准备进系统领奖励,通过转盘抽新buff了。

只是令她没想到的是,这项隐藏成就的buff是固定的。而且极为特殊,不再是加持在医具上或是药物而,反而是直接加持在她本人身上。

【正面增益·知识的星火】

“执笔者如星辰,于暗夜闪耀,为师者如火苗,于冬夜温暖。”

“该正面增益为光环类,凡立志走上医道之人,会将你视作启明星。只要你不倒下,只要你永远站在前方,他们就有星火的力量。鼓舞他们吧,星火终可燎原。”

林姜错愕:这项buff是不是给的有点沉重和宏大。

俱系统解释,这其实是极为罕见的隐形双重buff。

林姜不止是作为主编出版了一本医书,还是作为太医院院正,这个朝代里‘官方大夫’中的身份职位最高者太医院首出版了医学刊物。

系统将官职的隐形影响力加了进去,才给出了光环类buff。

只有站的够高,发出的声音才有更多人能听见,愿意听见。强大很多时候就是最好的注脚,此乃自古通礼。

--

自太上皇驾崩后,世事变更甚多,林姜都不免与黛玉感慨:谁能想到咱们入京才一年多,就沧海桑田了呢。

说起沧海桑田,觉得世事变幻太快的不光他们,还有大皇子。

就在几个月前,他还在江南耀武扬威,结交臣子,备受奉承,几乎就把自己当成了皇帝,连父皇交代的差事都差点忘了,整日沉浸在自己的威风八面中,真是乐不思蜀。

谁知忽然京中来了急报,说是皇祖父没了,大皇子立刻从美梦中惊醒。

只得连忙星夜赶路,用了几日就狂奔回京,特意做出胡子拉碴的憔悴去父皇跟前表白自己的孝心去了。

一路上,大皇子都在埋怨自己皇祖父死的不是时候。

而他这样日夜兼程回京,却没得到皇上一句夸赞和笑脸。皇上只是冷声质问他,这下江南几月,可有查清金陵府尹宋舟侵吞土地一案?怎么一直不见折子回禀?还没查清,那你是去干什么的?!

被父皇三连问暴击的大皇子:……他光忙着去结交官员拉帮结派了。

且说犯了罪的金陵府尹宋舟是地头蛇四大家族捧起来的人,当地官员有碍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威望来求情的,也有怕拔出萝卜带出泥,牵连自己而求情保宋舟的。

故而为此案求见大皇子的官员可不少。

大皇子怎么会愿意得罪了人去?他还真想着卖面子放宋舟一马。

要不是同去的刑部侍郎,咬死了不肯,认认真真调查此案,大皇子早就上折子跟父皇替宋舟开脱了。

原本他想着胳膊拧不过大腿,那刑部侍郎再较真死板,还真敢跟他这个皇长子对着干?到头来总要由他上折子的。到时候一放宋舟,这江南不知有多少官员要承自己这份大人情!

大皇子计划的很完美,可谁知太上皇忽然就死了,大皇子毫无准备就被皇上问到了脸上,噎的没有话说。

大夏天的,他跪在明正宫冷汗蹭蹭冒,只绞尽脑汁想着怎么回话。

太上皇殡天,皇上已然腾出手来要管儿子了,也懒得再看大皇子装模作样。要不是孝期内不好出什么处置皇子的新闻,他真想直接圈了大皇子拉倒。

便是不能圈,皇上也懒得理他,直接骂他是个废物,叫他先滚去守孝,出了丧期再好好修理他。

吓得大皇子失魂落魄,一下子从被人捧成‘准太子’的美梦中惊醒了,战战兢兢跟兄弟们一起去跪灵。

而听说这位大哥无功而返还被父皇痛骂后,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都纷纷上前‘表示深情关切’。那笑里藏刀的,险些给大皇子捅的吐血。

只是大皇子拎不清皇上的心思,仍旧自为是长子,在没有太子的情况下,他自然为首。

而且丧仪上也有大臣举哀,他觉得,这也不失为一个拉拢大臣,同时在父皇面前表现自己孝顺能担事的好机会。

无奈让大皇子分外焦躁的是,自打回京以来,父皇对他就很冷淡,再不复之前大皇子妃刚去时候的关心慰问不说,甚至还有冰冻三尺之感。

而京中官员也正因帝权更迭忙的团团转,谁有空去理会大皇子。

皇室宗亲里头,老一辈的亲王没必要站队,跟皇上同辈的亲王,自身都难保,被皇上拍了个七荤八素,正在勉强从坑里爬起来,根本无暇顾及旁的。

至于当着宗人令,大权在握的绍王,见了大皇子则是当空气不理不睬。

让大皇子想凑上去套近乎都张不开嘴。

大皇子不由就怀念起江南时的威风八面来,深觉沧海桑田,这世界变得也太快了。

这日他又被绍王无视后,就忍不住发怒。

因不敢在兄弟们面前露出行迹来,就借着往刘嫔处请安的功夫,在亲娘处很是发了顿邪火。

刘嫔有什么法子呢?她固然有几分心机也够心狠,但说到底也是没怎么读过书的宫女出身。

母家也半点帮不上忙,于是只好劝儿子道:“你是长子,太上皇的丧事都是你领头。你的前程在后头,何苦跟绍王这种老亲王置气。”

又安慰儿子:“母妃听说,你往江南去,倒是结交了不少愿意帮衬你的大臣。”

说起这事,大皇子得意之余,不免跟刘嫔抱怨林如海不识抬举,从不跟旁人一样奉承他不说,反而处处帮着刑部侍郎,与他做对。

大皇子还赌气道:“这样的人,也能做我岳父?倒不如换一家。”

大皇子走了一趟自为开了眼界:比林如海识趣的官员多了。远了不说,王子腾就不错嘛。

自己在金陵卖了四大家族的面子(虽说还没卖好就被迫回京了),但彼此意思都到了。这回回京,王子腾对大皇子可是客气许多。

大皇子不知道王子腾是因为自己地位的变动,变得小心了起来,对每位皇子都很和气,只以为王子腾是独独对他客气。

倒是刘嫔想了想,还是劝儿子:“你自己是一年丧妻的守礼,现在太上皇还没了,你是太上皇长孙,只怕要守足二十七个月不能议亲。那林姑娘正好年纪小呢,可以等个两三年,王家姑娘可不行。”

“何况,你不是不知道,她那堂妹如今可是做了太医院院正,很是得你父皇的看重——京中世家闺秀是多,但那些人家儿子也多未必看重女儿,你上哪儿再去找林家这样只有女儿的人家去?”

大皇子听母亲说的,也觉有道理。

旁的不说,他去江南这一趟,可是听闻林家的家产颇丰——林如海一点也没掩饰林家在江南的祖产以及名声的丰厚,就明白给大皇子看。

大皇子很是垂涎,觉得林家是有一桩好处:反正只有一个女儿,这偌大的家产以后就可以进他的腰包。

同时又想,若是得父皇赐婚,娶了林氏女,能逼林如海前倨后恭也很是解气。

所以勉强还是决定,留下林氏女作为他正妻的排行榜第一位候选人。

他们母子关起门来,算盘打得震天响,恨不得天下人都被他们算计完了,却不知皇上看他这个儿子,已经当成报废品来看了。

大皇子一路南下之事,皇上尽有所知——不光林如海一个厌烦大皇子,还有不少直性子的文臣武将烦他烦的要死。

其中便以苏州总兵脾气最暴躁,因大皇子临走前还阴阳怪气给了他些脸色瞧,于是这位总兵算着日子就开始找幕僚写参奏折子,争取京城太上皇的灵柩一出宫,丧事一完,他这一本弹章就递到皇上案头。

同在江南为官,那总兵脾气虽暴,但也不是纯莽夫,还来问过林如海的意思。

也是因文臣武将不是一脉,这位三品总兵虽然愤怒上头,但想想到底参的是一位皇子,还是皇上第一位派出巡视办差的皇子,有些没底——他来寻林如海也是想探探,在一些文臣眼里,这位大皇子风评如何。

怎么说呢,大皇子的风评,甭管文臣还是武将,只要在正常官员眼里,就觉得他不行。

还是那句话,你可以拉帮结派,可以谋图太子之位,但,但你不能蠢啊。

你手下啥也没有,就在江南大肆公开拉人,是当你京城的皇帝爹是个摆设啊。

简而言之,君主的个人素质是很重要的,英明神武如唐太宗,直接提剑杀到玄武门也多的是人愿意拥护跟随,但蹦蹦跳跳宛如疯兔的大皇子,心里有成算目光深远的官员都恨不得远离他:唉,到时候皇上收拾他可别溅到我身上血。

因苏州总兵与林如海私交不错,人品也过硬,曾经还冒着被罢官的风险,事从权宜,直接出兵帮林如海镇压过一场因走私贩卖私盐而起得□□。

对这种实在人,林如海也不藏着掖着。

林如海表示你只管参,我这边参奏大皇子的草稿都写好了,还在润色阶段。

那总兵废话不多说,拱拱手就回去向京城发快递了。

就算没有林如海、苏州总兵陆续上的折子,大皇子一路南下的随从里,也就有皇上派的人。

于是大皇子还在京里扮演孝子贤孙为太上皇崩逝伤痛的时候,皇上这边已经把他南下诸事掌握了个明明白白。

皇上不免对着绍王抱怨:“王叔你说说,朕是怎么生下来这样毫无心肝又蠢笨的畜生呢?”

这话问的刁钻,以至于绍王也没法回答。

他倒是有答案不好直说:在绍王看来,自家王府也是有两个庶子的,不过都是当年王妃有了嫡长子后,庶子才出生,嫡子是长子,这就避免了绝大部分麻烦。

且绍王只把庶子让王妃管教,生母也都未封侧妃,仍旧是普通侍妾。

而从小教育庶子们,也是忠厚老实为上,只要你别歪了心思,以绍王府的地位,将来就跑不了你一个官,一份富足的家业。但要是想同室操戈,争什么世子,那就是自找没趣且自找苦吃。

绍王的态度摆在这里,绍王府内从妾室到庶子,也就都物理层面上的老实安分,从来没有人敢光明正大单挑一下王妃和世子。

可皇上不然,他素来管生不管养,放着儿子们自己找生路去。皇上总觉得,自己当年能够从生母卑微的阴影里,一路杀出重围,学的文治武功精通,最后登基为帝,儿子们就算不比自己强,也不能差太多。

谁还是生来就顺顺当当,天上掉下来的皇位不成?

连太上皇这个当年名正言顺的嫡长子,都是很经过一番血斗,才坐稳了皇储之位的。

现实摆在这里,绍王也不好说皇上的错:毕竟绍王府只是个王位,他爱重王妃喜欢嫡子,就能拍板让周黎蘅继位。

可这国家不同,皇上不可能因为偏宠哪个皇子,就定下来让他继位,打压其余儿子,皇上这番放养,也是要看看哪个儿子能出色争出来的意思。

也正因如此,皇子们才心思浮动,都对大位有了觊觎之心。

那走歪了路入了歧途的,估计也不只大皇子一个人。只是大皇子蠢而毒的格外有特色而已。

皇上恨的也是这一点:你但凡是个枭雄人物呢,朕也不会这么生气。

结果长子只是个掰棒子,还掰一个扔一个的笨狗熊,而掰的那一个也掰不明白,可给皇上气坏了。

朕可以生枭雄,但朕真的不想生狗熊儿子啊!

皇上恼了一会儿,看着绍王忽然想起一事:“林如海既不曾跟这畜生搅在一起胡闹,可见还是个明白人。王叔还想着与他家结亲不曾?”

绍王赶紧点头:这可是正事。

皇上端着茶想了一回:“算起来林如海今年也该入京面圣了。只是他一离了江南,朕一时也难找新的巡盐御史顶上。”

事关盐政,绍王也不便多说,只道:“巡盐御史位置要紧,一般做个七八年也就到头了。”

要是让一官员长久在同一个高位上,难免各处关卡都打通,只手遮天起来。

故而本朝做官的规矩,文臣武将虽不跨行,但文臣班子里头,却是各部来回调换官员,跨度极大。

比如做了两年户部侍郎,一转头调去礼部做尚书,又或者刚从工部管完治水的官员,转眼又去了大理寺审案子都是寻常事。

这也是帝王御人之术,从太、祖爷起就传下来的制衡道理。

林如海能在盐政上做上几年,已经是比较长久特殊的个例了,就在他做巡盐御史的年份里,户部尚书都换过仨了。

皇上听了绍王这话,心里也就暂有了主意:确实该先把林如海调回京城来,叫个与他素无瓜葛的官员去接任,查一查历年盐政的账目再说。

app2();

(/dudu/16232/16232496/32374751.ht)

chaptererror();

1秒记住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


页面连接:http://www.781716.com/news_0_hmheu/hwmwh9yh_2.html

宝书网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爱去小说网武侠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