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咦?难不成你还是个武士?话说武士跑到这里做什么。”另一个喝粥的农民脑子快,一听说胜三郎有刀,就猜出他可能是个武士。

万造咬了一口嘎嘣脆的咸菜,吸喽了一大口粥,满足的叹息了一声。这才又对胜三郎道:“先别管刀不刀的了。我看你也是饿的,先把粥喝了再说其他的吧。”

胜三郎闻言不再多说,慢慢的坐了起来。虚弱的他从一旁的喂粥的妇人手里接过粥碗,要了双筷子,盘坐着便吃了起来。

“你真是个武士?”

胜三郎不说话了,可一旁好奇的万造却闲不住了。他一手端着粥碗,一手拿着块像是萝卜的咸菜,蹲着身子蹭了几步,就来到了胜三郎身旁。

“看你吃东西的样子,还真不像是个农民。”万造上下打量了胜三郎几眼,又喝了一口粥。

“你们,你们怎么会有粮食?居然还是精米。”胜三郎吃了几口粥之后,才注意到这煮粥的大米居然不是玄米,而是精米!

“嘿嘿,我们是遇到贵人了。你看,就在那边坐着的那位就是贵人。”万造用抓着的咸菜萝卜一指不远处的一颗树下。

“他?看上去很年轻啊。”胜三郎顺着万造的指点看着坐在树下的赵新,疑惑的说了一句。

赵新也端着碗粥,不过他那个碗不大,正笑眯眯的和身边的利吉和志乃一边吃一边聊着什么。

“菩萨保佑。我是三天前遇到贵人的,否则我们全家现在也是路边的几具尸首了。”万造叹了口气。

“你们村子怎么样了?”胜三郎问道。

“别提了,全完了。能走的都逃了出来,饿死的就有十几个。”另一个难民插嘴道。

“去年就开始有老人和孩子饿死的,能活下来的,都是年轻力壮的。听说有的村子已经有人吃人了。”万造撇了撇嘴说道。

“哎,你可别吓我。”旁边的一个妇人惊呼了一声,惹得周围十几道目光看了过来。

这时赵新也听见了议论声,于是放下碗起身,走了过来。利吉和志乃两口子也放下粥碗,紧紧的跟在赵新身后。

“怎么样?都吃的饱吗?”

听见赵新问话,众人除了胜三郎,都连忙放下碗,跪伏在地上。

只听一人感激零涕的道:“多谢大人收留,还让我们吃上精米熬的粥。实在是神仙般的日子。呜呜……”

说着,那人居然哭了起来。

赵新身后的利吉道:“茂助你哭什么哭,能有大人的收留,都是你等的福气。吃饱了好好为大人效力便是。”

赵新看了一眼坐在一旁低头吃粥的胜三郎,转身低头对利吉耳语了几句,才对众人说道:“都起来,先吃饭吧。”

众人这才起身,继续喝粥。

利吉这时候站了出来,对众人道:“你们这些家伙,都是饿了很长时间的……”他停顿了一下,貌似回忆着什么:“对,营养不良,大人就是这么说的。所以大人让你们这几天先喝粥来让肚子适应一下,过两天还有大米饭吃。”

“啥?还有大米饭吃?!”众人一下子沸腾了。包括万造在内的许多人开始回忆上一次吃大米饭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光是煮粥都用精米,看来大米饭也差不到哪去。”

胜三郎心里想着,连他自己也是一样,平日里吃的都是玄米,也就是糙米饭。至于精米,那是大商人和将军才能吃到的吧。

这年代武士吃的虽说比普通人好,但也就那么回事。比如石高54万的熊本藩主细川重贤在其所著的《肥后侯训诫书》中就写道:

“三餐之外,可时时稍进点心,以为养气。切不可吃酒。三餐汤菜,如膳所役人所备,朝夕食素,一汤一菜,午间可用鱼等,亦不过一汤二菜。”

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平日吃饭也不过两菜一汤,而且还滴酒不沾。

这年月,有糙米饭配个煮豆腐外加一条小鱼,再来个味噌酱汤,那就是大餐了。

这时只见利吉向自己走了过来,胜三郎放下了粥碗,看着他。

利吉走到胜三郎身前,蹲了下来,对胜三郎问道:“听你口音,不是弘前藩的人啊。从哪来的?”

“在下是近江人。”

利吉瞪大了眼睛看着胜三郎,继续问道:“近江?近江的武士跑到我们弘前来做什么?”

“我,我想来这里帮忙救灾的……”胜三郎有点不好意思。一片好心打算来帮忙,结果自己差点被饿死,还让灾民给救了。有点丢面子啊。

“武士老爷们只顾着自己,哪有闲心管我们这些穷人!”一旁的万造忿忿不平的说道。旁边的七八个农名听了这话,也十分赞同,纷纷大骂起不管领民死活的津轻家。

而胜三郎只能默然不语。

话说自德川幕府开幕以来,为了对抗“切支丹”(天主教)的传入,一直实行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寥寥无几。

所以即便是再努力发展城市,在经济闭关自守的内循环条件下,能够起到的效果也不怎么样。因此,支撑着幕府每年财政运转的收入大头还是来自田赋,也就是由农村收上来的年贡。

大阪和江户这几个大城市的繁华,则是建立在广大农村的血汗奉献之上。

被掠夺、被忽视的乡村,加上丝毫不见轻松的年贡,在浮华而虚幻的盛世之下,农民们逐渐被彻底掏空,以至于这些农民无论怎么拼死拼活的在田间地头努力,他们也很难攒下哪怕是最基本的积蓄。一旦饥荒到来,这些农村便立刻陷入了绝境。而来自幕府的漠视,也让饥民们得不到任何的救济。

利吉和万造这些饥民们,平日里遭受着严重的剥削和压榨,且因为饥荒来临时得不到救济而愤怒,但他们也仅仅只是看到了自己和所在的村子的情况。由于遇到了赵新的救助,他们没有再继续向江户的方向流动,所以更严重的景象他们还没有看到。

后世被称为岛国朱子学问家的杉田玄白在其著作《后见草》中,详细的描述了他的所见所闻:“东北一带的南部、轻津等地灾情尤为严重,每日都有大量的灾民弃业逃荒而去,而且犹如雨后的蘑菇一般,一片片的从农村冒了出来。然而,更残酷的是,逃荒到他乡也没有余粮救济灾民。每日皆由一千到两千人被饿死在街头,之后又被弃于沟壑之中。”

是的,如果赵新再往南走,到了陆前、仙台一带的话,就会在路上看到大片倒毙在街头巷尾的逃难农民。

讲述了自己的情况后,胜三郎向利吉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你的这位大人是哪家的贵人?”

“到时你自然会知道的。我们这位大人,那是天神一般的人物啊。”利吉小心的回头看了一眼赵新,面带骄傲的赞叹着。

:。:

app2();

(/dudu/240/240723/1344053.ht)

chaptererror();

1秒记住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


页面连接:http://www.781716.com/news_0_hmeuy/hwe9m92h_2.html

宝书网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镇魂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