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这才多久,怎么能听到。”

见成渊将耳朵贴着她的身子,用看孩子般的柔和目光任由他做着傻乎乎的事情。

………………

内阁坐落在皇城不太起眼的地方。

看起来不起眼,    实际上却是朱棣为几个大臣准备的办公之地。

大明朝各府的奏本都会送过来,许多先给每个大学士阅览,等他们阅览完毕后,重要的事情送到乾清宫,御书房或者谨身殿,给朱老四过目。

内阁有个票拟。

所谓的票拟也叫做票旨、条旨。

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本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大学士“用小票墨书”,即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

明清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皇帝裁决。

朱胖胖和朱瞻基执政之后,三杨的票拟,还有万历年间张居正所拟的票拟差不多都转化为“批朱”的蓝本。

到了成化,正德,    隆庆,天启年间之后,这些皇帝都宠爱宦官,甚至将自己批红的特权交给了司礼监,    由秉笔太监代行。

内阁的职权受宦官的控制,    相互制约。

最有名的宦官应该有王振,汪直和刘瑾,魏忠贤这些。

即使是著名的政治家张居正,也需要通过给太监行贿,在他们的帮助下去做事,进行改革。

杨荣,杨士奇,解缙他们几个人都是在奏疏写下自己的建议,再送到朱棣面前。

朱棣会先看奏疏里的内容,再看看几个大学士的建议,然后做出最终的决断。

出自对内阁大学士尊重,朱棣一般情况下会采纳他们的建议。

如果朱棣觉得不错,会在他们给的建言上画一个红圈,意思是按照这个意思去做。

朱老四很多时候是十分任性的,因为许多事他很有自己的主张。

杨荣和杨士奇坐在凉快的茶房里吃着茶,聊着天。

他们说的都是近来定海县的倭寇之事,北方的耕种之事,不知怎么的就说到今天的庙会。

杨荣品了口茶道:“听说今天镇国公从白莲妖孽手里救下了两个孩童,没想到平日里看起来不羁,做事却也很有正义。”

杨士奇笑道:“你们有没有去镇国公的暖棚看过,昨天我去了,里面的蔬菜稻谷长的是真好。

尤其那黄瓜,吃起来十分甜,就是很养肾……养生。”

“咳咳……”解缙咳嗽,他听到杨士奇的话,就忍不住想要拆穿,根本不是什么养生,明明是养肾。

杨荣笑道:“昨天我听太子殿下也说了,如果真的神奇,镇国公确实给大明办了好事。

这次送去千斤玉米,红薯,若是卖银子,可是很多。

但镇国公分文不取的给了山东与河南。

光凭这一点,他放荡不羁,有辱斯文也就不重要了。”

几人频频点头,毕竟谁能准确预言江南四府水灾。

大明唯独镇国公一人。


页面连接:http://www.781716.com/news_0_hm922/6u6u9myw_2.html

宝书网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爱去小说网烟雨红尘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