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厨房小社会,人生大舞台。

说白了干什么都不容易。

例会结束后王刚开始领着老谭熟悉厨房。

传菜部对门是洗碗间,里面有三个洗碗大姐在刷洗昨晚撤下来的餐具。

王刚说:“咱家一共五个洗碗的,全是女的,河南人,一家子,有两个是妯娌,剩下三个是小姑子,她们在后面小区住,老公是木匠。”

老谭看着洗碗间点点头。

挨着洗碗间是粗加工间,两个四十多岁的男的在收拾鱼头。

“这是粗加工,俩人,都是我家跟前儿的。”王刚说。

“你老家哪的?”老谭问。

“铁岭的,西峰。”

“好地方,你们那有鹿场。”

“呵呵,有鹿场,我们那穷,大部分都出来打工了。”

俩人进了热菜主厨房。

主厨房很大,宽八米,长三十多米,呈长方形,整体面积二百多平,够大。

靠近门口是上杂和煲仔区,一共三个蒸柜,两组八眼煲仔炉,一组灶台,三个员工。

王刚介绍说:“三个蒸柜有一个是面点的,蒸米饭和饺子,剩下两个热菜用。煲仔炉做嘎巴锅和铁锅靠大鹅。这块三个人,咱家剁椒鱼头和蒸猪血、鸡蛋焖子卖得快,全在这出,三个人也能忙过来。”

正在做准备工作的一个小伙儿向王刚打招呼:“师父好!”

声音洪亮,有点向老谭示威的意思。那意思别看你是老板找来的,这厨房还是我师父说的算,你不行。

王刚挺满意,对老谭说:“这我徒弟,李勇。”

老谭不置可否的微笑着,没说什么。

挨着上杂是炖鱼档,灶台上是一位三十来岁的师傅。王刚介绍说这是炖鱼的徐师傅,叫徐军。徐军向老谭微笑着点点头,很客气。老谭心想这徐师傅不是王刚徒弟,如果是也得洪亮的喊师父了。

紧挨的灶台是两个贴厨人员,都是王刚徒弟,一个叫崔凯,一个叫崔璇,亲哥俩。这弟兄俩挺憨厚,冲老谭笑着点点头,然后继续忙手里的活。

往下是主灶,一共六个厨师。居中的是副厨师长李旭,二十八岁,河南人,和老板娘是老乡,跟着老板干八年了。炒头锅的师傅姓李,叫李忠清,他弟弟也在这炒菜,叫李义清。川菜师傅叫盖鹏,剩下两个厨师年轻,都是王刚徒弟,一个叫牛宏泰,一个叫马顺仁。

李忠清和盖鹏一组灶台,李义清和李旭一组灶台,牛宏泰和马顺仁一组灶台。在李旭与牛红两组灶台中间夹着一组贴出灶台,两个贴厨人员都是王刚亲戚。

再往里是一组炖菜灶,专门负责炖小笨鸡和家常炖菜,两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负责。挨着炖菜灶是一组八眼煲仔炉和三个地膛炉,煲仔炉炖小笨鸡,地膛炉一个吊老汤,剩下两个是凉菜的酱汤和熏味老汤。

整个操作灶台设备排得满满的,一共十六个师傅操作。按理说不应该上不去菜,老谭觉着问题应该出在四个贴厨身上。

贴厨,顾名思义是挨着厨师操作,给厨师做辅助工作的人员。炒菜水平达不到厨师程度,只能给厨师过油过水,协助厨师炒菜。同时一边学一边练,慢慢的也就成厨师了。

在过去的老厨房里贴厨的存在是普遍现象。过去饭店规模都不是太大,一般情况都是雇一个手艺高超的大师傅,大师傅带着自己的徒弟一起炒菜。那是一个大师傅能够炒火一家饭店的年代,也是厨师做什么客人吃什么的年代。

大师傅接手一个厨房,自己亲自上灶,徒弟打下手,给过过油过过水,同时指点徒弟手艺,一来二去的把徒弟带出来了。过去的老师傅都是老手艺人,工作严谨,认真负责,对技术要求十分严,拿菜品当自己的命一样对待,所以才有了流传至今百吃不厌的菜品和一些老字号饭店,比如省城的三春饭店、御膳、勺园、新华园等。

老师傅收徒也十分严格,没悟性的不收,品行不好的不收,不孝敬父母的不收。老师傅讲究三分厨艺七分厨德,学艺之前先学做人,人做得不好厨行没入。经过考察觉得这个小孩好,有悟性,一旦收为徒弟,那是实心实意的去教,一直带在身边,走哪带哪,啥时候把感觉教会了才放手叫徒弟出去单干,就这样还不放心,放出去的时候还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以德服人,不要以艺压人,先做人后做事。

带在师父身边的那个位置叫贴厨,贴厨也是这么由来的。

老厨房里一般是两个厨师配一个贴厨,这样能够减轻厨师的工作强度,提高出菜速度。同时贴厨的工资低,对老板来说能节省开支。

现在厨房已经很少有贴厨了。

贴厨毕竟不是厨师,不能直接制作菜品,对菜品的理解达不到厨师的程度。理解程度上不去,那么在过油过水的时候火候就掌握不好,影响菜品质量。负责任的厨师都不用贴厨,全部自己操作,这样才能保证菜品质量。也就是说,贴厨这个职位正在慢慢的退出厨房。

现在厨房大部分都是八零后,这些孩子都是计划生育之后出生的,一家一个,从出生那天起就没吃过什么苦,不是公主就是少爷。几乎是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溺爱中长大。有的上学不好好念书,调皮捣蛋打架斗殴,毕业后在家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家里大人管不了,没办法送出来打工,不为挣啥钱,主要是锻炼锻炼,能省点心。如果能学点手艺就更好了,长大了好养活自己。

这些孩子打小娇生惯养的,叛逆性大。就算农村出来的也是这样,除非是家里非常困难的,才会知道日子的不容易,会好好的打工挣钱,为家里分担一些困难。更多的是感觉终于从家出来了,不用受父母管制了,不说是可以任意的胡作非为吧,也是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了。

没有生活的紧迫感,也意识不到家里父母的期望,只要自己开心就行。到厨房不怎么认真工作,开工资自己说的算,不用往家里拿钱,有时候不够花还会向家里要。

让他们在灶台上当贴厨,没有太多的责任感,认为自己就是个过油过水的,把东西炸完、飞完水就完事了。你厨师爱炒不炒,反正我是完成了,菜压着多少跟我没关系,我又不是厨师,炒不出去是你的事。

不像老谭他们那一代人,非常珍惜上灶台的机会,恨不得马上把手艺学会了才好呢。看师父忙知道自己机会来了,帮着炒一些简单的小溜小炒,不但减轻了师父的压力,还练了手艺。

老谭估计,菜品质量忽好忽坏、上菜慢有贴厨存在的原因。

他在六年前就把贴厨这个位置从厨房取消了,一是现在的厨师根本不用心去带贴厨,除非是自己的徒弟。可是现在厨师越来越年轻化,自己还是人家徒弟呢,有啥资格当师父?拿老谭来说,他拜师的那天师父就告诉他不到四十不许收徒弟,自己还不行呢收徒弟那是误人子弟。

二是现在的年轻人个性太强,没有多少愿意学厨师的,上灶台当贴厨不是为了尽快把手艺学成,而是为了炫耀,觉着站在灶台上就是师傅了,有成就感。

为了保证菜品质量,所以就砍掉了贴厨。

可是他发现这里的贴厨好像都是王刚的徒弟,再不就是亲戚,要是砍掉的话有些难度。


页面连接:http://www.781716.com/news_0_h2hhk/h6keeueu_2.html

宝书网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正经小说网爱去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